“首届山西农业大学林草青年学术论坛”会议通知

发布时间:2022-09-22 来源:  点击:

“首届山西农业大学林草青年学术论坛”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强化林草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营造我校林草领域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推动林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值此山西农业大学建校115周年之际,兹定于 2022 924-25在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校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召开“首届山西农业大学林草青年学术论坛。本次论坛分为特邀学术报告、专题学术报告和研究生论坛三部分。

一、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

山西省生态学会

(二)主办单位:

北方功能油料树种培育与研发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草地生态保护与乡土草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二、论坛主题

 “林草融合、协同创新、绿色发展”

三、论坛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22924-25

线下会议地点: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校区)崇实楼517

线上会议平台:腾讯会议 604 972 100

四、论坛日程

时间

  

报告人

主持人

924

8:30-9:00

开幕式

介绍与会领导及特邀报告人

孔照胜副校长致辞

科研管理部领导讲话

武小

9:00-12:00 特邀报告

9:00-9:30

草地土壤微域与元素分配转化过程

王汝振

 

王常慧

 

9:30-10:00

紫花苜蓿耐旱基因筛选与功能分析

刘志鹏

10:00-10:30

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刘晓娟

10:30-10:40

  

10:40-11:10

森林生产力与根系生物调控

马泽清

武小钢

11:10-11:40

单木胸高直径和生物量反演模型研建

符利勇

14:30-18:00 专题报告

14:30-15:00

根际效应调控盐渍化草地土壤甲烷氧化对不同水平氮添加的响应

陈晓鹏

董宽虎

15:00-15:30

氮沉降对中国草地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15:30-16:00

氮添加和降水变化对农牧交错带盐渍化草地碳通量的影响

刁华杰

16:00-16:10

  

16:10-16:40

不同菌根树种资源获取策略

刘碧桃

郭晋平

16:40-17:10

华北落叶松自然更新机制探究

梁文俊

17:10-17:40

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多样性格局与维持机制的多尺度研究

宋厚娟

 

925

8:00-12:00 研究生学术报告

8:00-8:15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determine soil potential net N mineralization rates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s

胡姝娅

王永新

8:15-8:30

放牧通过降低物种异步性和优势种稳定性,降低草地群落稳定性

  

8:30-8:45

中国北方不同类型草原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温度敏感性

  

8:45-9:00

盐渍化草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对降水改变和氮添加的响应

赵芳草

9:00-9:15

不同水平氮添加对盐渍化草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陈鸿飞

9:15-9:30

不同氮化合物添加对华北农牧交错带草地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

张祚恩

9:30-9:45

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系统N2O通量对短期氮磷添加的响应

燕学东

9:45-10:00

  

 

 

10:00-10:15

土壤氮浓度对不同龄级油松人工林针叶碳氮磷计量特征及氮磷重吸收的影响

 

王升级

10:15-10:30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冠层结构对天然更新的影响

 

10:30-10:45

降水差异对内蒙古温带草原植物根系和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10:45-11:00

Transcription factor ERF016 regulates the carbon and water metabolism to enhance drought tolerance of poplar

邹圣强

11:00-11:15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oplar ERF194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response to drought stress

郇旭辉

11:15-11:30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及其影响因子

卫舒平

 

 

 

 

11:30-12:00

闭幕式

 

 

 

特邀报告人简介

 

王汝振,男,1988年生,博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围绕草地面临的氮沉降、降水变化等环境变化问题,系统研究了根际及团聚体微域尺度碳与养分循环的响应机制,主要成果包括:1)提出了量化根际沉积碳分解的新方法,阐明了“根际碳权衡分配”格局及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形成转化过程的调控作用;2)明确了根系储积氮磷的再利用是植物养分获取的重要途径,构建了植物碳“投资”与氮磷收益的关系框架,揭示了环境变化影响团聚体内氮磷储供分异过程的微生物学驱动机制;3)明晰了钙质草地氮沉降促进磷、铁、锰、锌等多种营养元素生物有效性的生物化学过程,诠释了酸化促进难溶性无机磷分解缓解草地植物磷限制的化学机制。已在New Phytologist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SCI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重大项目。201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2019年获得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称号。


刘志鹏,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国家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担任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草学会理事,以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Genes、《草业科学》《中国草地学报》《草学》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牧草抗逆分子育种研究,以通讯作者在Plant JournalCrop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BMC Geno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BMC Plant Biology 等期刊发表SCI 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6项,创制转基因牧草新材料5 份(获批农业农村部中间试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8部;主持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甘肃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


 

 

刘晓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20132016年先后在苏黎世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博士后和访问研究。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2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聚焦物种、功能、遗传等多维度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Science AdvancesNew Phytologist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等期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中科院先导B专项课题等。曾获梁希青年论文奖一等奖。现任Journal of Ecology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编委,中科院青促会北京分会副会长。


 

马泽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根系生物学、森林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工作,揭示了大尺度根生物地理格局,提出了根进化理论,集成分析了根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较早开展了植物的养分捕获策略探索,为认识森林地下生物学过程提供了研究方法体系。目前主持基金委优青、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中科院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1原始创新项目等,并担任Journal of Ecology和生态学杂志编委。在NatureNew Phytologist 等杂志发表论文 40 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被提名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亮点成果。


 

符利勇,男,1984年生,博导,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7年获第十四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19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首届国家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入选国家林草局第七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在森林生物量建模和生长收获预估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研究。围绕该方向,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包括国家级人才项目1项、冬奥会重点专项资金项目1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3篇,累积影响因子256,其中10篇影响因子>9.0,包括1IEEE T CyberneticsIF=11.51),1IEEE T Image ProcessIF=11.49),2IEEE T Neur Net and LearIF=10.75),1Brief BioinformIF=10.29),他引1245次。申请专利16项,已授权国际专利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4项。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优秀论文奖、农林集群特等奖、第四届和第五届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第六届梁希青年论文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