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院王常慧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卫星副研究员于5月8日下午,在腾讯会议平台做题为《半干旱草地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多样性对氮富集的差异性响应》的学术报告。我院师生在内的近300人听取了报告。

刘老师首先对全球以及中国大气氮沉降的趋势进行了介绍;之后对氮富集情境下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变化,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的关系,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两种模式(周转与嵌套),以及种间关系与群落组成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之后,刘老师就其课题组设计的一系列氮添加梯度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野外原位和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进行了报告。研究结果表明,随氮添加量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所对应的氮输入阈值不同;且植物、真菌和细菌对氮输入响应模式不同,植物由确定性(杂类草的丢失)、真菌由随机性,而细菌由确定性与随机性过程共同决定;氮富集下土壤异质性对植物β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土壤细菌的β多样性。相关成果发表在在生态学、土壤学领域国际主流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Ecology、Geoderma、Ecology and Evolution上。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与刘老师就多样性变化对应氮输入阈值与氮添加年限的关系,嵌套与周转模式的计算,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及具体的实验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