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草业学院实践教学资源优势,促进资源共享和开放办学,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好满足时代发展人才需求,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小学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通知》(教务字〔2024〕31号)和《山西农业大学“小学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农大教字〔2024〕6号)工作要求,全面施行“小学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草业科学专业“小学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实际,增设以专业实习实训、专业技能培训、学科竞赛培训、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小学期”,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更加紧凑、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更加充分、开放办学格局构建更有品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拓宽知识结构,丰富社会经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山西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组织领导与督导
学院成立“小学期”实施领导小组和实施督导小组。“小学期”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员由学院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实施督导小组组长由学院院长和教学院长担任,组员由学院督导委员会成员组成。
三、实施范围
该细则适用于春季和秋季学期在草业科学专业所有年级实施。将“小学期”实践教学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构建“通识+专业+实践”有机结合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四、实施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学系为主体,学院统筹协调原则
学院是落实“小学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主体和责任单位,要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小学期”实践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其他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明确“小学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和考核方式,确保“小学期”实践教学成效。各基层教学组织具体负责实施“小学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二)坚持面向全体师生,课程群分类实施的原则
“小学期”实践教学原则上安排在学生第一、二、三学年春季、秋季学期的后2-3周,复习与考试结束后即进入“小学期”实践教学,中间不间断。“小学期”教学活动安排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年级差异和教学计划分类实施,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安排。
(三)坚持方式多样,适量适度的原则
采用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机制灵活实施,学院根据各基层教学系的课程特点统筹安排,一些跨度较长的实践环节可灵活开展,报教务部备案后适度延长或提前实施。
五、实践教学内容
草业学院根据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情况和教学工作实际,安排如下“小学期”实践教学内容:
(一)专业实习实训
在春季和秋季学期分别集中时间开展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部分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以及整体性、连续性较强的社会实践和产业实践活动。
1.春季学期开展专业实习实训计划内容
(1)一年级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草类植物识别与鉴定》实习,1.0周,春季学期后2周实行。
(2)三年级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草地生态学》《草地保护学》《草地培育学》《牧草栽培与管理》《草产品加工学》《草地调查规划》实习,1.0周,春季学期后2周实行。
2.秋季学期开展专业实习实训计划内容
(1)一年级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植物学》实验,16学时,秋季学期后2周实行。
(2)二年级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实验,32学时,秋季学期后2周实行。
(3)三年级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草类植物育种与种子生产》《草坪学》《草食动物饲养学》实习,1.5周,秋季学期后2周实行。
(二)专业技能竞赛培训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其他学院组织开展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的培训和选拔活动。
2.以中国草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草学类本科专业技能大赛培训选拔为目标,依托草业学院社团“草木年华”在大一至大三的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集中0.5周时间开展,其中四年级学生仅参加上一届全国大学生草学类本科专业技能大赛的学生参与,春季学期后2周实行。活动模块包括草学综合知识比赛、牧草和草坪草植物标本制作、牧草和草坪草植物种子净度分析、创新创业项目(专利、产品、设计、规划等)比赛,具体培训及竞赛内容、要求、评分标准参照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草学类本科专业技能大赛。
(三)产学研合作实践活动
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按照导学团队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组织四年级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生产实习、科技创新、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服务等活动,完成为期4.0周的毕业生产实习以及为期1.0周的《草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实践教学环节。暑假初期实行。
(四)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
1.与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晋草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山西右玉宏宇牧业有限公司、朔州市平鲁区牧源草业有限公司、北京正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合作,针对一年级至三年级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举办生态草牧业及草种子生产加工与质量评定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培训活动。春季学期后2周实行。
2.依托山西省草地植物种质资源普查项目,针对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植物识别与鉴定水平、植物标本的制作技能。春季学期后2周实行。
(五)创新创业训练
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基础,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太谷)和山西省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农业农村部山西省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圃等平台,组织实施大三和大四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每学期1.0周的《创新思维与科研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大三和大四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实训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积极培育大一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针对大一和大二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训和选拔、学生创业企业孵化等活动。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后2周实行。
(六)开放性课程或讲坛
围绕草业科学专业的特色优势,结合“耕读讲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设学术讲坛等,在草业科学专业大一和大二本科生中深入开展耕读教育和劳动教育1~2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讲好山西故事和农大故事,宣传农大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和担当,激发扎根“三农”一线、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感。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后2周实行。
(七)开展微专业课程
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计划,在暑期开设与资源环境学院、林学院共同开展“农林草系统碳中和管理”微专业相关课程。
六、实施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前谋划
学院高度重视“小学期”教学活动,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和实施监督小组,统一思想,积极配合,协同创新,构建相对完善的运行与保障体系。要提前谋划实施方案,协调落实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和资源,确保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统筹协调,加强监管
各教学基层组织研讨“小学期”活动内容与实施计划,并上报学院,学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统筹制定“小学期”活动安排,并编入年度教学工作任务。每年5月份提交学院“小学期”实践教学工作计划,经教务部审核后实施。学院“小学期”实践教学服从学校有关单位的指导和监管。
(三)加强建设,不断完善
学院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应用型课程开发力度,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指导体系,确保“小学期”实践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四)严格管理,质量监控
“小学期”实践教学要符合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确保教学质量,学院加强全程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检查,杜绝管理松散、流于形式。
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2024年5月25日